振弦式应变计作为长期埋设于工程结构中的监测设备,其性能稳定性直接关系数据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然而,许多用户往往忽视日常维护的重要性,导致仪器提前失效或数据偏差。南京峟思将为大家介绍应变计维护保养的核心环节,为延长设备寿命提供科学指导。
安装完成后的首次维护需在基准值校准阶段同步进行。混凝土浇筑后3-7天内,应使用读数仪多次测量应变计频率与温度值,验证数据稳定性。若发现同一批仪器中某支数据波动超过0.5%F.S,需立即检查电缆接头是否进水或松动。对于深埋场景,建议在施工后30天内进行一次全面绝缘检测,使用100V兆欧表测量芯线对地电阻,确保绝缘值>50MΩ,防止因渗水导致短路。
电缆防护是长期维护的核心任务。暴露在外的电缆需包裹抗紫外线套管,避免阳光直射加速老化;穿越施工区域时,应加装金属软管或PVC护套,防止机械碾压或化学腐蚀。对于接头部位,需定期检查热缩管密封性,若发现开裂或脱落,应及时更换并重新灌封防水胶。某隧道工程案例显示,未做防护的电缆在运营3年后因鼠咬导致断路,更换成本是日常维护的10倍以上。
数据层面的维护同样关键。运营期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基准值复核,尤其在地震、暴雨等极端事件后,需重新校准F₀与T₀。若发现同一结构单元的多个应变计数据趋势矛盾(如某支仪器显示压缩应变而邻近仪器显示拉伸),可能为仪器漂移或局部结构损伤,需结合其他传感器(如倾角计、渗压计)综合分析。长期未使用的备用仪器应储存于干燥通风环境,温度控制在-20℃~60℃,并每半年通电检测一次。
南京峟思工程仪器有限公司技术团队强调:“维护的本质是预防而非补救。例如,电缆回环预留不足可能导致形变拉断芯线;未及时校准基准值会累积系统性误差。”公司提供定制化维护服务,包括远程数据诊断、现场巡检及备件更换。工程监测是一场与时间的持久战,科学的维护策略能让仪器寿命延长至20年以上,为结构安全提供持续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