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弦式应变计通过实时监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应变与温度变化,为工程安全提供关键数据支撑。然而,从数据采集到最终应力分析,需经过严格的标准化流程。南京峟思将以实际工程应用为基础,解析数据获取与处理的核心技术环节。
数据采集始于仪器与读数仪的连接。已现场使用VW-102A型专用读数仪为例,将测量线的红、黑夹子对应连接应变计电缆的频率信号线(红、黑芯线),白、绿夹子连接温度信号线。仪器内置智能芯片可自动识别编号、灵敏度系数(k)及温度修正系数(b),数据实时存储并支持无线传输至电脑端。对于多支应变计组网场景,读数仪可一次性扫描全部设备,自动匹配编号与位置信息,大幅提升效率。
采集的原始数据包含频率模数(F)和温度值(T),需通过温度修正剔除环境干扰。修正公式为:
εm = k×(F-F₀) + (b-α)×(T-T₀)
其中,F₀和T₀为基准值,通常取混凝土凝固后的稳定测量均值;α为被测结构材料线膨胀系数(混凝土取10με/℃)。例如,某桥梁桩基测得F=2500F、T=28℃,基准值F₀=2450F、T₀=25℃,经计算后真实应变为45με。若忽略温度修正,结果将虚高至60με,误差达33%。
将修正后的应变值(εm)转化为工程应力(σ),需结合材料弹性模量(E)。以混凝土弹性模量30GPa为例,45με对应应力值为1.35MPa。工程师可据此对比结构设计安全阈值(如C30混凝土抗压强度20MPa),判断当前应力是否处于合理区间。对于长期监测项目,还需建立数据趋势模型,分析应力累积变化规律,预警潜在疲劳损伤。
数据异常排查是保障质量的关键步骤。若频率信号丢失,需用万用表检测红黑芯线电阻(正常约300Ω),判断是否电缆断路或仪器进水;温度值异常时,检查白绿芯线绝缘电阻(应>50MΩ)。此外,电磁干扰(如附近电机)可能导致读数波动,可通过屏蔽线接地或远离干扰源解决。
南京峟思工程仪器有限公司开发的配套软件支持数据自动修正、应力计算及可视化图表生成,用户可一键导出PDF报告。公司技术团队指出:“数据价值不仅在于即时监测,更在于长期积累与分析。建议工程方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系统性数据复核,并结合结构荷载变化建立动态安全阈值。”
下一篇:振弦式应变计如何进行维护和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