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坝作为国家重要的水利基础设施,其安全稳定关乎国计民生。为确保大坝长期高效运行,预防安全隐患,定期且规范的巡视检查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那么,混凝土坝的安全监测巡视检查工作须遵循哪些核心规定呢?下面是南京峟思为大家做出的详细解析。
一、建立多层级巡视检查体系
根据规范要求,巡视检查绝非随意查看,而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
日常巡视检查:频繁进行的常规检查,重点关注坝体表面、渗流情况等易变化的指标。
年度巡视检查:在汛前、汛后或特定时间节点进行的全面、细致的检查,旨在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
特殊情况下巡视检查:在遇到地震、特大洪水、库水位骤变等极端事件后,必须立即进行的针对性检查。
二、制定分阶段巡视检查规程
大坝的生命周期分为施工期和运行期,不同阶段的风险点各异。因此,规定强调必须根据大坝的具体特点,分别制定针对这两个阶段的巡视检查规程。施工期需重点关注浇筑质量、裂缝控制等;而运行期则转向坝体变形、渗流稳定、材料老化等长期效应。
三、确保检查人员的专业性与稳定性
巡视检查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者。规定明确指出,巡视检查必须由熟悉本工程情况的、相对固定的技术人员参加。这是因为只有经验丰富且对本坝结构、历史了如指掌的专家,才能敏锐地察觉出细微的异常变化,避免因人员频繁更换而遗漏重要征兆。
四、明确异常情况的应急与处理流程
巡视检查的核心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规定要求,一旦发现如下异常迹象,必须启动应急预案:
坝体出现新裂缝或原有裂缝扩展。
渗漏量突然增大或水质变得浑浊。
近坝区边坡出现滑移、崩塌的征兆。
此时,不仅要加强人工巡查,更需立即调阅周边安装的自动化监测仪器,如测斜仪、量水堰计等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追根溯源。必要时,应及时增加监测设施或开展专项检查和处理,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混凝土坝的安全巡视检查是一项系统化、规范化的工作。它通过建立完善的检查体系、依托专业稳定的技术团队、并结合现代监测技术共同构筑起大坝安全的坚实防线。严格遵守这些规定,是确保水利工程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