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大量监测数据的分析总结,可识别出土压力计的正常和异常工作模式,这为判断仪器工作状态和评估工程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正常工作性态特征
正常工作的土压力计数据通常呈现以下特征:
荷载响应合理:数据变化与外部荷载变化相一致,如施工期间荷载增加时测值上升,结构卸载时测值下降。
周期性变化规律:在季节性温度变化影响下,数据呈现较为规律的年周期变化特征。
相关性一致:同一部位多个仪器的数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与其他监测物理量(如渗压、变形)的变化相协调。
量程范围适当:测值处于仪器量程范围内,无长期超限情况。
二、典型的正常数据模式
根据实际工程监测经验,正常的土压力数据常见以下几种模式:
施工加载响应型:施工期间随荷载增加而稳步上升,后期趋于稳定;
温度周期主导型:呈现明显的年周期变化,与温度变化规律一致;
水文影响型:受地下水位或库水位变化影响显著,水位上升时测值增大;
土体密实型:初期测值较小,随土体逐渐密实而缓慢增加;
稳定低值型:测值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波动幅度小。
三、异常工作性态识别
异常数据模式往往提示仪器故障或工程问题:
完全失效型:数据中断或呈现无规律杂乱变化,完全失去监测价值;
间歇故障型:大部分时间数据正常,但偶尔出现异常突变或跳变;
负值异常型:出现不合理的负值,可能由于基准值设定不当或仪器故障;
超量程型:测值持续超出仪器额定量程,可能反映实际应力过大或仪器损坏;
趋势异常型:数据变化趋势与预期相反,或与其他仪器监测结果明显不符。
四、异常数据的工程意义
不同异常模式往往反映不同的问题:
仪器本身问题:如电缆损坏、传感器故障等导致的完全失效或间歇故障;
安装质量问题:如感应面与土体接触不充分引起的测值偏小或无规律变化;
计算处理问题:如公式错误、参数取值不当导致的数据系统性偏差;
工程实际问题:如基础脱空、应力集中等真实工程问题的反映。
正确识别数据的工作性态,既能及时发现仪器故障并进行维护,又能为工程安全隐患排查提供线索,是实现监测价值的关键环节。
上一篇:影响土压力计测值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