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坝是水利枢纽中最常见的关键建筑物,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由于长期受到水压、温度、渗流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混凝土坝可能出现沉降、倾斜、渗漏等隐患,必须通过科学系统的安全监测及时识别风险。为确保监测有效可靠,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规划,分步实施
监测工作应从设计阶段开始统筹,根据施工、蓄水、运行不同阶段系统布置监测项目和仪器。关键部位应设置冗余监测点,确保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取重要数据。
二、合理布站,规范走线
监测站应设在仪器集中、安全干燥、便于到达并具备电源的位置。电缆应短捷布置,减少干扰,同时坝体需预设永久监测通道,保证长期可达性。
三、仪器可靠,技术先进
优先选择耐久、精准、可自动化的监测设备。选型时应论证其原理、埋设方法、观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方式,确保设备适应大坝实际工况。
四、及时安装,完整建档
监测仪器需在蓄水前完成埋设并获取初始读数。埋设后应立即保护并记录初值,竣工图及档案资料应齐全准确,以便后续比对分析。
五、同步监测,突出关键
相关监测项目应同步测读,分阶段突出重点。一旦数据异常,须立即复测并记录施工或环境干扰因素,确保问题早发现、早研判。
六、快速分析,及时上报
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结合巡检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发现异常或安全隐患必须第一时间上报,不得延误处理时机。
七、推进自动化,减少人工依赖
对高频、多参数同步或环境恶劣的监测项目,应实现自动化采集,提升数据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减轻人工负担。
遵循上述原则,构建从仪器埋设到数据应用的完整监测体系,才能切实保障混凝土坝的长周期安全运行。目前,南京峟思研发生产的高精度、高可靠性传感器系列,可支持多种自动化监测场景,为大坝安全管理提供有效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