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弦式应变计作为结构物应力监测的关键设备,其长期稳定性备受关注。温湿度作为典型环境变量,是否会影响其测量精度?下面就让南京峟思给大家作出具体的介绍:
一、温度变化的核心影响机制
温度对应变计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材料热胀冷缩效应
应变计自身金属部件(如不锈钢护管、振弦)会随温度升降发生微变形。例如温度上升时,部件膨胀会产生虚假的“拉伸应变”信号。根据实测数据,温度每变化1℃,可能引入约13微应变(με)的偏差(即温度修正系数b≈13με/℃)。
传感器元件特性漂移
振弦的固有频率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时弦材弹性模量降低,导致振动频率下降。若不修正,会被误判为压力增大。
工程应对措施:
内置温度补偿:通过绿白芯线实时测量环境温度T,利用公式消除影响:
εm=k⋅ΔF+(b−α)⋅ΔTεm=k⋅ΔF+(b−α)⋅ΔT其中α为被测结构(如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通常取8~12με/℃),b为仪器标定修正系数。
宽温域适应性:优质应变计可在-40℃~+80℃范围内保持精度,如VWS系列测温精度达±0.5℃。
二、湿度作用的潜在风险
湿度本身不直接引起数据偏差,但高湿环境可能引发两类问题:
绝缘性能下降
电缆接头密封失效时,水汽侵入会导致芯线间绝缘电阻降低(标准要求≥50MΩ)。若绝缘电阻<5MΩ,可能造成信号短路或漂移,表现为读数异常波动。
结构物连带效应
混凝土在湿度变化时会产生湿胀干缩变形。例如相对湿度升高10%,普通混凝土表面膨胀约20~30με。此时应变计反映的是真实结构应变,需结合湿度传感器数据区分荷载应力与环境干扰。
工程应对措施:
强化密封防护:采用YSPT-4防水电缆,接头处双层热缩管加环氧树脂密封。
同步监测环境湿度:在关键点位布设温湿度一体传感器,辅助数据解译。
三、实际工程中的综合管理建议
基准值科学设定
在温度稳定时段(如±2℃内)初始化基准值,避免混凝土水化热干扰(浇筑后28天为宜)。
周期性校准验证
每年高温/低温季节后,用标准电阻检测温度传感器精度(绿白芯线25℃时应为3kΩ±5%)。
极端环境防护
高湿区域(如大坝廊道)加装防潮箱;温差剧烈部位(如桥梁表面)覆盖隔热涂层。
那么看到这,大家是否了解到温湿度变化会不会影响振弦式应变计的性能?
温湿度变化会通过物理机制与设备状态间接影响振弦式应变计数据,但通过三重技术手段可有效控制:
仪器自身的温度补偿算法;
防护设计阻断湿度侵蚀;
监测系统融合环境参数进行数据修正。工程实践表明,规范安装的应变计在温湿度交变环境中仍可保持≤0.1%F.S的拟合精度。科学认知环境干扰机制,是实现结构物安全精准监测的重要前提。
上一篇:水库大坝安全的智能监测革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