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利、岩土及地下工程监测中,振弦式渗压计的安装质量直接决定数据的可靠性。施工中的常见失误可能导致数据偏差或设备损坏,因此从初始校准到电缆保护的全流程规范至关重要。
渗压计安装前需完成两项关键校准:透水部件饱和与基准值测定。透水板未充分饱和是常见失误,残留气泡会阻碍水压力传递,导致响应延迟甚至数据失真。正确操作要求将透水板拆下浸泡至少2小时,并在水中重新组装,确保储水腔完全充满水。基准值的选取同样重要,若在压力或温度不稳定时读取,将影响长期监测精度。应在安装后静置24小时(混凝土结构需过水化热期),选择清晨恒温时段连续测量3次,取误差≤0.5%F.S的平均值作为基准。
不同场景的埋设失误会引发结构性失效。在混凝土结构(如大坝)中,渗压计直接接触骨料会导致透水板堵塞。正确做法是开挖30cm深坑,底部铺设10cm中细砂,水平放置渗压计后覆砂填平,电缆穿PVC管引出。土石坝或边坡回填时,若压实不足形成空腔,会使数据失真。应采用砂包裹传感器,分层回填原位土并压实,覆盖厚度大于1米以防机械损伤。钻孔分层监测时,未隔离相邻渗压计可能造成交叉干扰。需在孔底灌粗砂,每支传感器单独包裹透水土工布,层间填充膨润土密封且间距大于50cm。
电缆损伤是现场高频问题。施工机械碾压或锐物划破电缆会导致信号中断,尤其在堆石坝中,电缆需穿镀锌钢管或波纹管保护,地面段加设警示标识。高压水沿电缆渗透可能引发接头短路,解决方法是在穿越结构时加装不锈钢止水环,接头处用环氧树脂密封并悬空放置。电磁干扰则需保持与动力电缆平行间距>50cm,交叉时垂直跨越,并采用屏蔽接地电缆。
安装后需立即用万用表检测:红黑芯线电阻应为450~900Ω,白绿芯线在25℃时约3kΩ。100V兆欧表测试绝缘电阻须≥50MΩ。定期维护包括暴雨或地震后复核基准值,检查电缆外皮密封性。常见失误的补救措施需及时:若透水板未饱和导致响应延迟,可钻孔注水冲洗重新饱和;基准值漂移超过1%F.S时需复位修正;电缆未屏蔽引发噪声干扰可加磁环滤波或更换屏蔽缆。
严谨遵循“饱和-校准-隔离-防护”流程既是对设备性能的最大发挥,更是对工程安全的长远负责。唯有如此,渗压计才能真正在水利防灾、岩土稳定监测中持续输出可信数据,守护每一项工程的平安存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