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构物安全监测领域,钢筋计长期扮演着基础角色。它直接埋设于混凝土内部,通过监测钢筋的应力应变变化,为建筑结构健康提供关键数据。其核心振弦传感技术具有稳定性好、抗干扰强、适合长期监测的特点,成为工程界的可靠选择。
随着岩土工程监测需求的深化,特别是对锚固系统受力状态精准把控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钢筋计在应用场景上显露出局限性。锚杆(索)作为边坡支护、隧道加固、坝体稳定的核心构件,其轴向受力状态及预应力损失情况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针对这一需求,锚杆测力计应运而生。
锚杆测力计并非钢筋计的简单替代,而是技术原理的深化应用与结构设计的针对性进化。它继承了钢筋计成熟的振弦传感技术和温度自动补偿优势,确保了数据长期稳定可靠。同时,针对锚杆/锚索监测的特殊性,进行了关键升级:
结构强化:采用高强合金钢筒作为承载体,直接串接在锚杆(索)上,置于锚垫板与工作锚之间,能承受数千千牛(kN)的高强度荷载(如VWA型额定载荷可达5000kN)。
多弦协同与偏心监测:内部集成多支(通常3-6支)振弦式应变计,环绕核心测量钢筒对称分布。这不仅通过平均值计算大幅提升整体荷载测量精度(拟合精度≈0.1%F.S),更能通过各应变计数据的差异,实时识别锚杆受力是否偏心及其方向大小,这是单一钢筋计难以实现的。
环境适应性增强:强化密封设计,使其能承受≥0.5MPa的水压力,满足地下工程、水下环境等复杂工况要求。外护筒设计也提升了现场安装的抗损性。
从监测混凝土内部的钢筋应力(钢筋计),到直接测量锚固系统的轴向荷载与偏心状态(锚杆测力计),这一技术路线的演进清晰反映了工程安全监测向更直接、更全面、更可靠方向发展的趋势。两者核心技术同源,但锚杆测力计在结构强度、功能集成和场景适应性上实现了关键突破,成为保障隧道、边坡、大坝锚固工程长期安全运行不可或缺的精密仪器。工程实践中,根据监测对象和目的,科学选择钢筋计或锚杆测力计,是构建有效安全监测体系的基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