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桥梁、大坝、隧道等工程中,VWD-J型振弦式测缝计是监测裂缝变化的“眼睛”。但许多工程团队反馈:明明设备质量没问题,却因安装不当导致数据不准甚至仪器损坏!如何避免踩坑? 南京峟思总结7条关键注意事项,从安装准备到后期维护,手把手教你正确操作,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
一、安装前:做好3项准备,事半功倍
1. 检查设备完整性
开箱验货:核对测缝计型号、配件(护管、电缆等)是否与订单一致;
绝缘测试:用100V兆欧表测量电缆与外壳的绝缘电阻,必须≥50MΩ;
功能测试:连接读数仪(如VW-102A),确认能正常读取频率和温度值。
提醒:若发现电缆破损或读数异常,立即联系厂家更换!
2. 规划电缆走线,避免“跨缝敷设”
跨缝是大忌! 电缆直接跨缝易被拉断,应埋在同一混凝土块内迂回引出(图4.1-2);
预留松弛度:电缆敷设时留出10%~15%的余量,防止混凝土收缩时扯断线芯。
3. 环境适配:特殊场景特殊处理
水下或潮湿环境:确保护管密封性,使用防水接头加固电缆;
高温区域:避开直接阳光暴晒,必要时加装隔热套管。
二、安装中:4步操作决定成败
4. 护管固定必须牢固
模板安装:护管盖用螺栓/铁钉紧贴模板固定,浇筑时避免移位;
岩体钻孔:孔径≥9cm、深度≥40cm,填充膨胀水泥砂浆确保护管稳固。
常见错误:护管松动会导致测缝计受力不均,数据漂移!
5. 初始量程调整是关键
机械调整法:将测缝计推到底并标记,拉出至设计压缩量程(如预留20%量程防过载);
读数仪辅助法:实时监测数据,调整至预设初始值。
6. 基准值选取要科学
时机:混凝土水化热完全消散后(通常浇筑后7~10天);
方法:在气温稳定时连续测3次,取平均值作为基准值(误差需≤0.5%F.S)。
注意:基准值记录务必存档,它是所有后续数据的计算起点!
7. 保护电缆像保护“血管”
套管防护:电缆穿PVC管或金属软管,防止机械损伤;
接头防水:用热缩管或防水胶带密封,避免进水短路。
三、安装后:3条维护铁律不能忘
8. 浇筑混凝土时“温柔一点”
避免振动棒直接冲击测缝计,人工振捣周边混凝土;
监测实时数据,发现异常立即暂停施工。
9. 定期校准,拒绝数据“失真”
周期:建议每季度校准一次基准值;
方法:用读数仪复测,若偏差>1%F.S需重新设定基准。
10. 故障早发现,损失最小化
日常检查:观察电缆外皮是否破损,接头是否氧化;
快速诊断: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红黑线约300Ω,绿白线约3kΩ),异常立即排查。
四、总结:细节决定监测效果
VWD-J型测缝计的安装看似简单,实则暗藏诸多技术细节。从验货测试到基准值设定,从电缆保护到定期维护,每一步都关乎工程安全。牢记这7条注意事项,不仅能延长设备寿命,更能确保监测数据“不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