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是基坑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岩土性状、支护结构变位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各种观察及分析工作,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预测进一步开挖施工后将导致的变形及稳定状态的发展,根据预测判定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来指导设计与施工,实现信息化施工。
一、基坑的破坏形式
1、支撑体系破坏,围护内倾——俗称包饺子 ;
2、坑底被承压水击穿,可看到坑底土体像沸腾一样冒泡,基坑被地下水淹没;
3、坑底土体隆起,严重的可造成围护体下部内倾、断裂,不管什么原因,基坑的破坏最直接的就是支护体系失稳,坍塌。
二、监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19);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三、人工监测与自动化监测
基坑施工风险高、难度大,随着基坑施工越来越深,坍塌事故时有发生,传统的基坑监测手段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是传统人工监测手段时间间隔长,尤其是碰上恶劣天气情况,传统人工监测手段很难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自动化监测能够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数据,对超限数据实时预警,避免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四、自动化监测系统组成
1、感知层:各种监测参数传感器
2、采集和传输层:智能数据采集仪
3、智能平台层:包括电脑端和手机端
五、监测项目及传感器选择
六、系统组网方式
提供有线、无线多种组合解决方案,满足现场各种复杂条件的应用需求,有485总线传输,WiFi、LoRa、5G等多种无线传输方式。
七、平台介绍(在线监测管理系统)
在线监测管理系统基于云计算、物联网技术搭建,具有海量数据存储、计算、分析等功能,主要用于桥梁、隧道、地铁、基坑等大型基础设施在线安全监测。
系统可实现无缝数据连接,多源数据一键录入,多种仪器统一管理;BIM可视化现场管理;云端数据存储服务模式;具备监测数据、设备管理、人员管理、成本管理等的动态分析的多元化项目管理功能;多种预警方式,联动式安全响应;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模块化流程定制服务。
改: 基坑监测是基坑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主要是进行多种观察与分析,以了解基坑岩土性质、支护结构变化和周围环境条件变化等情况。监测结果将及时反馈,并对进一步的开挖施工进行预测,以便判断可能引起的变形和稳定状态的发展,对设计和施工过程进行指导,从而实现信息化施工。
一、在基坑工程施工中,存在许多破坏形式:
1、支护体系破坏,导致围护结构内倾,人称为"包饺子"。
2、坑底被承压水冲击而穿透,导致坑底土体像沸腾一样冒泡,甚至造成基坑被地下水淹没。
3、坑底土体隆起,严重时会导致围护体下部内倾和断裂。无论破坏形式如何,基坑的支护体系失稳最终都会导致坍塌。
二、监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19);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三、监测方式:
基坑施工监测主要分为传统人工监测和自动化监测系统,相比较而言传统手段存在一定的不足,而自动化监测能够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数据,预防事故发生。
四、监测系统组成:
监测系统主要由感知层、采集和传输层、智能平台层组成。
感知层包括:位移计、固定测斜仪、沉降仪、应变计、土压力计等各种传感器;
采集和传输层主要有:MCU系列自动采集模块、读数仪等;
智能平台:包括峟思云平台电脑端和手机端。
五、自动监测系功能:
系统可实现远程数据采集,多数据连接,数据一键录入,BIM可视化现场管理,云端数据存储服务模式,监测数据、设备管理、人员管理、成本管理等的动态分析多元化项目管理功能,多种预警方式,并可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模块化流程定制服务。
上一篇:地质灾害预警,安全监测保驾护航
下一篇:山洪灾害防治措施及传感器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