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坝体作为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结构,承受着重要的水库调节和供水功能。然而,在坝体的施工与使用过程中,裂缝问题常常引发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横向裂缝,其对坝体整体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对横向裂缝的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下文将详细介绍一种坝体横向裂缝监测方案的实施细节。
一、测缝计的埋设方案
为了准确测量坝体横向裂缝的变形情况,测缝计应按照一定的埋设方案进行布设。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我们建议在每个阶段面上每隔50m布设1只埋入式测缝计和1只振弦式表面测缝计。具体的埋设步骤如下:
1. 先浇块上的埋设:在混凝土坝横缝上,找到测缝计的埋设点,并在模板上进行标记。
2. 安装盖钉和附件:将安装盖钉固定在模板上,同时将测缝计套筒及连接座旋上。为了保证安装的牢固,可以使用钢筋焊接套筒,以免在施工过程中损坏。
3. 填充测缝计: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当接缝的另一侧混凝土浇至高出测缝计埋设位置20cm时,打开套筒盖,取出填塞物,旋上测缝计,用垫片和三脚架将测缝计预拉至设计量程的1/4。之后,用棉纱和胶布封住套筒和测缝计之间的空隙,并回填混凝土。
二、施工期数据观测方案
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技术要求执行观测方案。具体观测频次如下:
1. 温度计:在埋设初期的24小时内,每隔4小时测量一次温度。之后,每天观测2次,直至混凝土达到最高水化热温升为止。随后,按照技术要求执行观测频次或根据工程需要调整。
2. 埋入式测缝计:在埋设初期的24小时内,每隔4小时测量一次横向裂缝的变形情况。之后,每天观测1次,持续一旬。之后,每周观测1次,持续2个月。随后,根据相应的监测规范或现场情况确定观测频次。
3. 振弦式表面测缝计:在大坝灌浆区接缝灌浆前2周,进行表面横缝开合度的首次观测,直到灌浆结束。如多条横缝同时灌浆,应进行同步观测。同时,在灌浆前后,应观测左右相邻横缝的开合度。
通过测缝计的埋设和施工期数据观测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监测坝体横向裂缝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补和维护。这不仅可以确保坝体结构的稳定和安全,也为相关工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当然,本方案的具体实施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相应调整,以满足工程需要,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上一篇:多点位移计安装与埋设的基本步骤